七星螳螂拳—崩步(上)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1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39

螳螂拳是技击性强、实用性高的拳种,它以快速勇猛、长短兼备、刚柔相济著称。相传螳螂拳祖师王朗始创螳螂拳时,第一手就是创出崩步拳。后人就将此拳作为螳螂拳的人门拳术套路。后来分支出来的七星、梅花、六合、光板、摔手、八步、秘门等流派,尽管套路不同、风格各异,但都有一手崩步拳,可见此拳流传得相当广泛。

崩步拳共有四十七式,每式都有一首诗,是七星螳螂拳第五代传人范旭东所写的。范精于铁砂掌,在光绪年间,应邀到俄国霍地市攻擂,将自称天下无敌的俄国大力士击败,取代台主之位,后经十余场恶斗,并无敌手,遂取得锦标回国,大长中国人的志气。其弟子罗光玉(是上海精武体育会三大教头之一)、林景山(是山东烟台市螳螂拳的掌门人,现山东武术队教练于海是林的弟子)等,对螳螂拳亦作出很大贡献。现将此拳整理出来,以飨读者。

第一段

一、中平双蓄势(并步双抱拳)

中平蓄势观动静,子午认清操稳定;

目看四面听八方,苦功用来技术精。

两脚并步站立,双手屈肘抱拳紧贴于腰侧,头向左转,眼向左方平视(图1)。

要点:挺胸、塌腰、收腹,精神贯注。抱拳时,头同时向左转。

二、跨虎斜补捶(虚步斜补捶)

斜步跨虎至堪夸,海底补捶任由它;

长攻短守左辅右,虚实相衡方到家。

左脚向左后方斜退一步,右脚随即向左侧移步,重心落于左脚,成右虚步(传统称“跨虎步”);同时左拳变掌,经面前向右拍出,右拳同时向右前方冲出,拳面与左掌心相擦而过,击出“啪”声,拳心向下,高与肩平;左手届肘成侧立掌附于右肩内侧,且视右拳(图2)。

要点:拳掌相击响,必须清脆响亮,此是螳螂拳套路演绎时的特点之一;右拳必须借助腰胯之力平冲而出,冲出后要顺肩,体稍向左偏,以增加右臂长度和减少受击面积。

技击方法:当对方向我上部进攻时,我即偏身闪到敌之右侧,以左掌拍开来手,坐马向敌肋部漏空之处进击。此式俗称“海底取珠”,是闪击偷打之法。补捶者,是填补漏空之意。

图片

三、跨虎捕蝉式(虚步双提勾)

螳螂捕蝉施威勇,十二法门任君用;

闪转腾挪开合闭,刚柔虚实守中庸。

右脚向右直腿退步,回原来位置,左脚向前进步,落在刚才右脚移开前之原位,成左虚步;同时右拳变掌,向下、向左、向上、向右划一圆,成螺螂刁爪停于胸前;左掌亦同时向下、向左、向上、向右成刁手屈肘于身体左侧,爪顶高与肩齐;目视左爪。此式又称“螳螂捕蝉”(图3)。

要点:上下肢动作要配合;刁爪时,腕部要用力沉屈,成九十度角的勾手状,手指要有力。

技击方法:如对方招架己之右拳,则右拳变刁手刁拿其手腕,左刁手制其肘部,借右脚退步之力牵拉。

四、登山左播掌(弓步挑推掌)

登山插掌遥豪强,迎胸直贯法至良;

偏身侧马连消打,稳扎稳打符理想。

右刁手变拳抱于腰侧;左刁手变掌,掌心向右,屈肘回收挑起,随即向前平推而出,成侧立掌,指尖高与眉齐,目视左掌;同时重心移前,右脚提起,迈前一步猛然用力踏下(震脚),随即左脚上前一步,成左登山式(左弓步)(图4)。

要点:震脚与推掌同时进行,动作要连贯,不能中断;推掌要有爆发力,力点在掌外沿。

技击方法:此是连消带打之法,敌拳攻来,我以左掌挑开,随即逼进一步,仍用左掌直击对方胸部。

五、登山右补捶(马步右补摇)

顺步补捶连消打,左右相衡甚可嘉;

中心平取无处躲,长短攻守至堪夸。

右脚上前一步成右弓步;同时右拳从腰侧向前平冲而出,拳心向下;左掌亦同时收回,与冲出之拳相擦而过,发出“啪”声,成侧立掌附于右上臂内侧;目视右拳(图5)。

要点:必须上下相随,击响与上步同时进行;冲拳要快速有力。

技击方法:此式左掌的作用,是由里向外拍开对方来手,再进步冲拳直击对方中部空虚之处。

六、纵跳封统捶(跳步提膝冲拳)

揉升进退疾更捷,纵步出身创基业;

封手直统迎面打,蝗臂挡车壮且烈。

重心移于右脚,左脚提膝向前上摆,右脚随即蹬地跳起;同时右拳变掌向外横楼,再成拳屈肘收回,拳心向下,肘与肩平;左拳向前平冲而出,拳心向下,目视左拳;此时左脚着地,右脚不着地而成提膝独立势(图6)。

要点:左脚着地时要以脚前掌先落,免至后脑受震;左拳冲出要顺肩,右拳屈肘放平向后带,保持侧身对敌;提膝时支撑脚要瞪直,右脚提膝必须高于腰部,脚面绷直,向里斜扣。

技击方法:我以纵跳法来通近对方身体,右手缠封着对方之手向后牵拉,左拳乘势迎面攻之,更以右膝顶撞对方。

七、入环右叠肘(跪步右叠肘)

跌势叠肘破千斤,燕青当年粘拿真;

分毫不差靠人环,秘传妙法乘乾坤。

右脚向前落步屈膝下蹲,左腿曲膝下沉,膝稍向外展,脚掌着地,脚跟提起成右人环步(又称“玉环步”或“跪步”)。右肘同时从后向前、向左屈肘横击,左拳变掌,掌心向右,向右肘下拍击,发出响声(图7)。

要点:上肢动作与入环步同时完成;叠肘要借助身体下坠之势发劲,须快速、勇猛。

技击方法:左手擒捉对方手腕后,向外扭转,并迅速以右肘向上向下力压其肘外关节,同时以右脚入扣其前脚,使彼不易逃脱并且倾映,是属螳螂拳中纯刚手法之一。

图片

八、入环右崩捶(跪步右崩捶)

叠肘崩捶是根连,螳螂捕蝉势莫延;

摔捋分式短打妙,刚柔相济可实现。

紧接上式,步型不变;左掌变拳在右肘下向下楼,拳心朝下;右拳以肘关节为轴由里向上、向前崩出,拳与面部同高,目视右拳(图8)。

要点:崩拳力点是在拳背,由里向外崩出,与右膝对前的方向一致。

技击方法:上式既用叠肘,对方必屈肘下沉或推开我肘等方法相抗,我即迎面崩下。

九、背踢双拨掌(插步双拥掌)

背后被袭势难防,掌拨腿打不彷徨;

瞻前顾后显奇功,螳螂手法昭王朗。

左脚直立,右脚从左脚后面向左方插步,身稍向右侧斜倾;同时右拳变掌,向左后方拍去,停于左肩侧,掌心向后;左拳亦同时变掌以掌背为力点从右向左横平扫,掌与面部齐高,目视左掌(图9)。

要点:上下肢动作要同时进行。

技击方法:如敌突然在左后方偷袭,我以右掌将来手拍开,左掌用掌背其面部,更以右脚脚跟偷轧其小腿。

十、马式双封手(马步双封手)

顺手牵羊螳螂手,饿虎寻食把步走;

双封紧凑毋轻纵,觅得离群充我口。

紧接上式,右脚从右脚后向右方撤一大步,左脚顺势后拖一小步,两腿屈膝成马步;同时右掌向外经身前向右方搂手牵拉至身右侧前方,肘微屈,拳心向下;左掌亦同时向右搂手牵拉,屈肘于腹前,拳心向上,目视左方(图10)。

要点:两手必须借助退步之力,同时向右下方用力牵拉。

技击方法:接上式,我马上用右手擒其手腕,左手封其肘部,用爆发力退步坐马一拖,彼必倾跌倒地。

第二段

十一、登山刁劈捶(弓步右劈拳)

刁劈势不凡,登山向前扳;

刚柔分虚实,冲破万重关。

身向左转,右脚蹬直,左脚屈膝,由马步变为左登山步;同时左拳变刁手,向外、向左刁出;右拳以拳轮为力点,从后向上、向前劈下,此时左刁手变侧立掌收于胸前,与劈出的右前臂相擦,发出“啪”声,目视右拳(图11)。

要点:劈拳要用爆发劲,快而力猛。拳与面部同高。

技击方法:上式只是封对方一只手,如彼另一只手借势攻来,我即转为登山步,左手向上一迎,顺势刁下,右拳以泰山压顶之势迎头劈落。此是螳螂拳“八刚”之一。

十二、右搂手

构搂探手有流源,崂山一脉正统传;

不容妄改前人技,天下几家世相联。

原步不变;右拳变掌掌心向右横勾后握拳收回腰侧抱拳,拳心向上;左掌臂内旋向下、向右搂手,屈肘握拳,拳心向下,高与胸齐;右拳从腰侧经左前臂上向前平冲,拳心向下(图12)。

要点:螳螂拳的手法,向外为勾,向里为搂,连贯起来复加一拳称为採手;以上三个动作,必须一气呵成,不得中途停顿;左拳应在右肘下,不可离腋部太近;勾搂手要快而灵活;冲拳要快而有力。

技击方法:勾手是先将对方来手拨开,搂手是再将对方肘部封实,再一拳迎胸打出。此是螳螂拳常见手法,变化很多。

图片

十三、跨虎翻车式(虚步左翻车)

翻车螳螂两相依,远攻近打尤称意;

迈步跨虎势奔腾,连消带打更可恃。

重心前移于左脚,右脚进前,在左脚脚跟后猛力踏下震脚,随即左脚进前一步,以脚尖虚点地下,成左跨虎步;同时右拳屈肘向上、向后提,拳心向下;左拳亦同时臂外旋屈肘由下向上冲出,略高于颈部,目视左拳(图13)。

要点:震脚要发出响亮声音;左拳屈肘上冲,力点是拳面。

技击方法:接上式,如对方招我右拳,我马上以右手擒紧来手向上抽据,逼进一步,更以左拳上冲其下颌。

十四、登山左插掌(弓步挑推掌)

登山插掌再逞强,迎胸直贯法至良;

偏身侧马连消打,故技重施符理想。

左拳变掌下垂,右拳向下收回腰侧抱拳,拳心向上;随即重心前移于左脚,右脚进前在左脚脚跟处猛力下跺震脚,左掌以拇指一侧用力上挑;随即左脚进前一步,屈膝成左弓步,左掌上挑后成侧立掌用力向前推出,掌心向右,指尖向与眉齐,目视左掌(图14)。

要点和技击方法与第四式相同。

十五、登山右补捶(弓步右补捶)

二次补捶连消打,左右相衡甚可嘉;

中心直取势难防,长短攻守至堪夸。

右脚向前迈一大步成右弓步;同时右拳拳心向下向前平冲,高与肩平;左掌亦同时屈肘收回右胸前,掌心与冲出之右拳相擦而过,发出“啪”声;目视右拳(图15)。

要点和技击方法与第五式相同。

十六、马式双封手(马步双封手)

霸王宴客将酒敬,顺步牵缠不留停;

阴阳双封难解脱,骑马稳打步步营。

右脚向后退一大步,左脚随即顺拖一小步,两腿屈膝成马步;同时右拳化掌向后搂手后即握拳向右方用力牵拉,至身右侧前方,拳心向下;左掌亦同时变拳屈肘向右拉,肘尖在左腹前,拳心向上;目视左方(图16)。

要点和技击方法与第十式相同。

十七、登山右腰斩(弓步右腰斩)

登山靠步右腰斩,抵御乏术实羞惭;

贴身扣打无处躲,金相遗法至堪参。

右脚向左移,在左脚脚跟内侧震脚,左脚随即向左上步成左登山式;同时左拳变掌向左横搂后握拳收回左腰侧,拳心向上;右拳亦同时收回右腰侧,变掌向左前方平斩,高与腰齐,掌心向上;目视右掌(图17)。

要点:搂手、震脚、腰斩应一气呵成,中途不得停顿;腰斩要迅速有力,力点在掌外沿。

技击方法:左手横揍,是住来手,顺势一拖,右掌拦腰切下。

十八、马式左崩捶(马步左崩捶)

马式斜势左崩捶,缓滞不前至堪推;

泰山劈顶势如虎,矫挑如龙不可追。

体向右转,右腿屈膝成马步;同时右掌交拳臂内旋向下揍,收至腹前,拳心向下;左拳从腰侧向上、向左前方届肘崩出,拳心向上,高与下颜齐;目视左拳(图18)。

要点:拳之力点是在拳背,要快速有力,与转马动作同时进行。

技击方法:当对方招架我之腰斩手时,我即及封其手,借转马之势一拖,左拳随即迎面崩去。

图片

十九、提腿左刁手(提膝左刁手)

连环腿须慎防,提步独立着慌;

刁手随下危即解,太祖云游把贤访。

右拳收回右腰侧抱拳,拳心向上;重心移于右脚,右腿瞪直支撑,左脚提膝。同时左拳变爪,屈腕,爪尖向后勾担,上身稍倾向左前方;眼看左爪(图19)。

要点:提膝必须略高于腰部;上身向左前方俯倾时,不能弓背;勾爪应贴身垂直勾下。

技击方法:当对方向我左腿侧踢来时,我马上提膝以避来势,继而用手勾拨来脚。

二十、提腿反提刁(提膝反提刁)

前后呼应破连环,上下双勾并无难;

鸳鸯腿法枉用功,毒着用来暴且残。

紧接上式,步式不变,左勾爪以勾顶为力点,向前方顶出,眼看左爪(图20)。

要点:左爪不论是后勾或前顶,皆要贴身进行,迅速有力,与上式紧接相连,不可停顿。

技击方法:彼用连环腿法攻来,我则按上式勾开一腿,再以本式顶开一腿,则其腿法可破矣!

二一、马式右劈砸(马步右劈砸)

进马劈砸雄且劲,欲施破手亦难逞;

卸步穿桥大有为,千钧压势至可惊。

左脚向左落步,身向左转,右脚向前迈进一步,两腿屈膝成马步;同时左勾爪向左刁手,右拳随右脚上步从腰侧向后、向上、向前、向下抡臂上砸,高与肩平;此时左刁手变侧立掌收回左胸前,掌心与劈下之右前臂相擦,发出“啪”声,附于右上臂内侧;目视右拳(图21)。

要点:上步与砸拳同时进行,力点是在拳轮,要用爆发劲。

技击方法:左手将敌手提住后,进右步扣住敌之前脚,再抡拳砸敌之劲部。

二二、扭步左黏肘

扭步变势左黏肘,靠封紧凑密且周;

长攻短打称佳着,气势如虹猛虎吼。

右拳变勾手向外刁出,顺势身向右转,由马步变为扭步;同时左掌变拳,拳心向里,以前臂为力点向上托起,略高于肩,右刁手随即下压;眼向左视(图22)。

要点:扭步与长拳中的歌步相似,不过扭步站得较高;黏肘要借扭步之腰胯力向上顶,比右勾爪稍高。

技击方法:螳螂拳法云:“其肘直吾以曲制之,其势正吾以侧攻之。”接上式如敌招架我之费砸拳,我则反刁(拿)其手,向后力牵,左臂曲肘,用前臂向上力托顶其肘下,右刁手向下压,此是反关节挫骨法之一。

图片

二三、登山左拐肘(弓步左顶肘)

登山拐肘偷漏打,肩肘出击势力大;

并身人阵莫顾忌,冲锋破敌可显咱。

左脚向左上步,屈膝成左登山步;同时左肘肘尖向左方平肘顶出,高与肩平,拳心向下;右肘尖亦同时向右撞去,拳心向下,高与肩平;眼看左肘(图23)。

要点:上步与顶肘同时进行,力点是在左肘尖。

技击方法:上式是力托其肘下,以拗其手臂,如彼横肘沉下,便可化解矣!此时两身贴近,我则用贴靠之法攻之,将上托之肘向彼胸侧横擅,亦是打其漏空之招。

二四、登山右斜掌(弓步右推掌)

变式斜势右插掌,紧紧相随任飞翔;

彼转我变不容缓,技登峰极世可昌。

步式不变,向左转身,右拳变侧立掌顺势向右前方推出,高与肩平,眼看右;左肘随着转身向后牵动(图24)。

要点:推掌时要借助转腰之力。

技击方法:上式我用拐肘攻其腋下胸侧,彼必退去向我正面反攻,我即侧马偏身应战,以掌推击其胸部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